动漫ACG、影视作品点评
专属分享发现有趣的内容!

《年轻的阿迈德》电影观后感:经得起挑战,才称得上信仰

p2554651495.jpg

 

笃信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少年阿迈德,为了维护信仰,不惜以身犯法,行凶未遂后被送入了少年观护所。他一边接受国家安排的农场矫正教育,一边试图巩固自己信仰的虔诚。当农场主人的女儿露易丝对他示好,刚刚萌芽的青涩情感却意外冲击了他的人生准则。阿迈德会如何面对他心中巨大的信仰危机?

曾两度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比利时导演组合达内兄弟,凭《年轻的阿迈德》(Le jeune Ahmed)夺下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,本片用他们一贯的纪实风格手法,做出明显的悬念跟张力,虽然阿迈德的计划惊世骇俗,但他采取的手段却很生活化,更加增添现实感。侧写父亲缺席、以及母亲因为压力而依赖酒精,把对理想世界的期盼与无力实现,透过宗教信仰的寄托来表现。

 

1583849503-93361767_n.jpg

 

阿迈德从两位老师身上接收到了不同的教育,一位从他五岁开始到现在,帮助他学习、融入社会,一位只接触了短短的一个月,却彻底改变了他的行为及思想。堂哥英雄式地投入与牺牲,对阿迈德有莫大的号召力,透过滚瓜烂熟的教义背诵、还有虔诚坚守的宗教仪式,他骄傲地以坚定信仰者自居。

老师的身分在此有两种面向:在世俗中的老师伊内丝,陪伴引导他克服阅读障碍,并用课外时间开课教授阿拉伯语,希望能让语言获得广泛使用的价值。另一位老师,则是在会所引导信仰的伊玛目,传递古兰经的旨意,以阿拉在俗世的督促者自任,强化信徒的伊斯兰信仰。

当老师说其他宗教是可以被包容的、并非敌人时,阿迈德指出古兰经上的明确经文:「其他的宗教是敌人」。当观护所的老师提醒「圣训有很多过时、错误的内容,你知道吗?」,他想都不想地接话「也有很多正确的!」。最微妙的是,当女孩问他,「为何你觉得小狗的口水很脏,是你的宗教说的吗?」也许她问者无心,我们却听者有意,暗暗藏了导演不带恶意的质疑。

 

1583849415-2010104039_n.jpg

 

不管身旁的人多么希望跟他讨论教义,阿迈德一概拒绝、不愿留下任何讨论空间,他所有依循的答案都只出于经典,却忽视了经典在面对不同时代的差异性。透过一个简单的洗手、漱牙、洁体礼,精准严格的仪式意味大于清洁的需求,他对「不洁」的抗拒从内心外化到了行为上。

宗教信仰究竟形塑、还是限制了一个人的观点呢?我思考着本片是否藏有对伊斯兰教的偏见或批判,特定的文化、或宗教信仰,不该被世俗冠上特定原罪。然而,如果不把理解世界的权力、责任放在自己身上,只想依赖宗教给予答案,那么就是一种偷懒的卸责,要是一个成年人以此为训诫,要求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甚至儿童听从却不提问,无异是对思想的一种剥削,这才是真正该谴责的部份。

 

1583849596-1020536862_n.jpg

 

对于某些固执的伊斯兰信仰者而言,阿拉伯语是理解古兰经的神圣语言,透过歌曲、音乐学习阿拉伯语,缺少了崇敬心,会让伊斯兰教从此消失。唯有透过古兰经学习阿拉伯语,才能保持对真主与信仰的虔诚。然而老师认为,透过歌曲音乐学习,是接触生活化的阿拉伯语最好的方法,语言要与时俱进,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。这样严重的分歧导致了后续的纷扰,让老师成为狂热信仰者眼中的「异教徒、背叛者」,也带来一个根本上的问题「学习阿拉伯语是目的还是工具?」,与此同时,我们势必也要进一步地问,「信仰是目的还是工具?」

表哥被阿迈德奉为精神领袖,他的照片在网站上闪闪发光,阿迈德期盼透过行动,向如父般的伊玛目甚至真主阿拉输诚。移民社群无依的焦虑,与爸爸缺席的遗憾,使他转而靠向宗教,渴望透过严格遵守戒律、以及庄重的生活仪式,来反覆加强安全感,期盼被真正的「父亲」照顾与保护。不论是与女性握手、接触,或是对玩乐嬉闹的反感,他的一切「拒绝」都是为了「被接受」。

但信仰是如何形成的?是从小接触灌输?还是有了思考能力之后的选择?阿迈德还如此年轻,才要进入青春期的他,刚长出胡子、声音渐趋粗哑低沉,这个情窦初开少年才正准备开始认识这个世界。轻触这个议题而未划下解剖刀深究,也许是许多影评人对本片较不满意的地方。在我看来,去脉络化地盲目崇拜,跳过了自我质疑的过程,正是传道跟洗脑间的最大差异。

 

1583849656-735493526_n.jpg

 

导演安排阿迈德经历了几次冲突事件,来挑战他信仰的价值观。

第一次,听到老师要开设阿拉伯语课,相信自己正在回应先知召唤的阿迈德,执行了一次失败任务。于此同时,他跟随仰望的伊玛目,首先想到的是自保,接着才想到要安抚阿迈德,不能任他的信仰流失。

第二次,虽然几经筹划,但与老师的见面却因故流会,他还记得拿回可能的证据避免提前漏馅,由于这是非战之罪的挫折,因此他并未受到太大打击。

第三次,则是发生在他内心的冲突。与露易丝的相遇,没有天大地大毁灭伊斯兰教的仇恨,却对信念产生了强烈动摇。原本不容挑战的遵守礼拜时间习惯,竟然出现了几秒的迟疑;而对彼此好感的讨价还价,让他愤怒『为什么不能照我的逻辑理解这个世界?』他相信的东西与他想要的东西有冲突,无法改变外在世界(,进而担忧自己内心价值的摇摆,因此转移怒气与注意力,到原本就设定好的目标上。

最后一次,当挑战发生在生死存亡之际,信仰才真正落地。回归到最原始的本能上,紧张、求生、害怕、懊悔,这些是真正诚实的反应。

 

1583849706-2381423023_n.jpg

坚定的信仰,对这年纪的孩子来说,就像浮在空中的祷告词,纯洁却无心。结尾前的意外,也许让人有略感粗糙之嫌,但关键符号的安排象征着从死亡转向生机,既微妙讽刺、却又真实动人。佛家不也那么说吗?「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」,选择能把我们带向截然不同的未来,人心的转变,也就只在一念之间。

 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趣果弥音吧 » 《年轻的阿迈德》电影观后感:经得起挑战,才称得上信仰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
有趣的内容就在这里!